close
做足功課,選對妳的生產醫院--搞懂待產醫院+生產疑問!

準備喜悅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,怎麼選擇適合的生產醫院?究竟要以生產的方便性為主,或是醫院設備為主?專業婦產科醫師針對不同類型孕婦,解答選擇醫院的重點與需求,同時為您進行待產疑問的解答!

懷孕30週的美美,原本在住家附近的婦產科診所產檢,但因為懷的是雙胞胎,考量設備因素,想轉診到大醫院……。

Part 1》待產醫院怎麼選?
高危險妊娠,常見轉診原因

對於懷孕時期常見的轉診原因,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星佑表示:「有些孕媽咪原本選擇就近的婦產科院所進行產檢,可是約32、33週時發現血壓有升高的傾向,懷疑是妊娠毒血症或妊娠糖尿病,因而轉診至大醫院,此為最常見的轉診因素。」

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、前置胎盤
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進一步說明,經常接受附近開業醫師、或從中小型醫院轉診的孕媽咪。有些是還處於早期懷孕,診所發現胎兒沒有心跳立即送大醫院再確認;也有情況是開業醫師懷疑孕婦有高危險妊娠情形,像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、前置胎盤、或產前出血等。

賴 主任也表示,前陣子替一位懷孕26週早產安胎失敗合併前置胎盤的孕媽咪進行剖腹生產手術,還好情況沒有很嚴重,手術順利且沒有引起大出血,類似此種複雜情 形因為手術時可能需要大量輸血,就不適合在一般診所進行。他也曾遇過前置胎盤嚴重的孕婦,由於胎盤血管長進膀胱,引發術中大出血,後來請泌尿科醫師切除 1/4膀胱組織才止住大出血,他回憶:「當時前前後後的輸血高達5萬C.C.,病人術後住進加護病房處置觀察兩週才轉回普通病房,真是驚險。」

4大類型孕婦,慎選待產醫院
賴宗炫主任指出:「原則上,90%孕媽咪屬於正常懷孕;約10~15%屬於高危險妊娠。高危險妊娠孕婦需要更多醫療照護,建議轉診到設備及人力相對充足的大醫院繼續照顧比較適合。」至於必須慎選待產醫院的孕媽咪,他提出以下重點做為參考:

Type 1內科性疾病
懷孕前即有心血管疾病、心臟疾病,像狹心症;內科慢性病,例如:慢性糖尿病、慢性高血壓、慢性氣喘,或有過敏氣喘的病史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慢性糖尿病等,賴宗炫主任指出:「不建議在一般診所產檢或生產。」

先天性心血管疾病、氣喘
賴主任表示,有先天性心血管性疾病、心臟病等,懷孕前應先接受婦產科、心臟科醫師評估心血管系統能否負荷懷孕。他解釋:「懷孕後,心臟血管系統會增加一個 寶寶的負荷量,到了中、末期會增加50%體液、心臟負擔增加50%。」也許只是走路就覺得累;到了後期,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母親心臟衰竭、造成生命危險。至 於氣喘,若能妥善控制孕期則不會有太大問題,而氣喘用藥屬於FDA B類的安全用藥,可在懷孕期間使用,沒有明顯致畸胎的風險。

高血壓
再者,陳星佑醫師也特別以高血壓為例,由於擔心孕婦在懷孕過程血壓升高,嚴重時導致血管破裂、造成中風,因此有時需配合內科醫師做診治。另外,孕婦有腎臟、肝臟問題,最好到醫院產檢與生產較妥當,診所多半只有婦產科,遇到相關合併症較無法處理。

腎臟病
以腎臟病為例,較常遇到的狀況是腎結石。懷孕前發現有結石,最好盡早處理;若懷孕後才發現,則須視情況,主要是結石易造成感染及血尿,有可能引發腎臟發炎、嚴重時易導致敗血症,因此應到大醫院進行診治。

除此,賴宗炫主任指出:「像一些進行血液透析的腎衰竭患者,倘若懷孕,其流產機率較高」,主要是孕婦必須固定進行血液透析,易將賀爾蒙或養分洗掉而發生早期流產情況。

B型肝炎
而肝臟病方面,最常見的是B型肝炎,如果情況穩定可在診所生產。可是,陳星佑醫師提醒:「母親為B 型肝炎帶原者,寶寶出生後要打免疫球蛋白。」

自體免疫問題
除此,有自體免疫問題的孕婦,例如:紅斑性狼瘡等,對她們而言懷孕即是風險,如果疾病發作,嚴重時可能導致媽媽死亡,因此必須隨時監測其免疫狀況,還要配合風溼免疫的專科醫師來會診。

賴宗炫主任指出甲狀腺機能異常也需以藥物妥善控制。另外,癌症疾病像子宮頸癌,如果是在懷孕前就得知,最好先處理,因為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很大,所以加速腫瘤的生長。

 

Type 2體重、年紀因素
過重→妊娠糖尿病;過輕→早產
對於體重過胖或過瘦、年紀超過34歲的高齡產婦,陳星佑醫師表示:「不見得在大醫院生產,如果產檢過程沒什麼問題,可在診所生產。」

不過陳 醫師提醒,孕婦的體重過重或過輕,在懷孕過程都要小心。體重過重,擔心會出現妊娠糖尿病問題;體重過輕,胎兒早產的機會較大,或有可能孕婦本身營養不良, 而使得胎兒體重過輕。如果寶寶出生體重過輕的話,在沒有小兒科醫師的診所會比較不好處理。但是在產檢過程中都會照超音波,監測媽媽和寶寶的體重,所以產檢 過程都順利,倒不見得一定要到醫院。

如果體重真的超過太多、或年紀太大的產婦,賴宗炫主任建議到大醫院生產。萬一寶寶出生有任何狀況,小兒科可以立即支援,同時避免轉送的路程耽誤治療黃金時機。

Type 3曾做過手術

儘管沒有內科性疾病,卻有一些外科病史,賴宗炫主任解釋,例如:懷孕前曾開刀割除子宮肌瘤,由於子宮有傷口,生產時可能子宮收縮,造成子宮破裂、引發內出血,使得媽媽與胎兒有危險。他建議:「子宮曾動過手術的孕媽咪,建議到大醫院生產較安全。」

像曾切除子宮肌瘤,或是因子宮腺肌症進行子宮減積手術(切除腺肌症)的孕婦,陳星佑醫師說明:「懷孕及生產時的子宮破裂的機會比沒動過手術大,建議到大醫院。」

若曾進行切除巧克力囊腫、卵巢的手術,賴主任分析:「生產風險沒那麼大,只是擔心初期懷孕可能因黃體功能不足而引起早期流產,但一般診所應可處理。」

曾剖腹產或人工流產,小心胎盤植入

另外,陳星佑醫師表示,曾剖腹產或人工流產病史的孕婦,要留意胎盤植入問題,有時在產檢進行超音波檢查時會發現。無論剖腹生產或自然生產,胎盤植入在生產過程可能引發大出血情況,一般診所不太能處理這問題。

對於曾剖腹生產,賴主任進一步說明:「超過3次以上剖腹,此次為第4次懷孕,最好到大醫院生產。」由於剖腹次數太多,子宮的縫壁會變薄,有可能在懷孕末期會裂開,此時易造成子宮破裂。

Type 4多胞胎妊娠
另外,多胞胎妊娠像雙胞胎、三胞胎,陳星佑醫師分析:「如果在懷孕的過程都很健康,可在一般診所生產。不過要注意的是子宮就如同房子,單人房若住兩個人以上會變得較擁擠,可能增加早產機率。」

選醫院重點?
便利、設備、醫療團隊
在選擇醫院重點,賴宗炫主任指出:「首先,以交通方便、離家近為主。第二個,瞭解醫院的設備是否符合此胎生產的需求。若就上述狀況而言,顯然需要較多的醫 療照護人力與設備。他同時以子宮曾動過手術為例,由於發生腹腔沾黏的機會高,會增加手術複雜性,必須考慮完善設備,同時也要考慮醫療團隊的人力。

像有前置胎盤、胎盤剝離、巨嬰、或妊娠高血壓等情況,不只需要婦產科的護理人力,也需要小兒科、麻醉科共同進行會診;甚至需要新生兒科醫師或小兒科加護病房。

選擇醫院的考量,陳星佑醫師指出:「多數人會以方便性為主。但若有上述問題,建議選擇設備完善、包含各個科別像內科、小兒科等。

轉換產檢院所時機
剖腹產→33週;自然產→35
由於現在許多婦產科診所只有產檢沒有接生,陳星佑醫師建議懷孕32週就應轉到要生產的醫院,藉由幾次的產檢,讓接手的醫師熟悉孕婦的情況。對此,賴宗炫主任補充,最晚35週就要轉診。而剖腹產則要早一點,約33週。

 

產檢時要帶哪些產檢資料?陳醫師表示,像第一次產檢進行的抽血、驗尿等報告,高層次超音波、或唐氏症檢查報告,除此,也有孕媽咪進行糖尿病篩檢,甚至B型肝炎的報告等,都建議一起帶到生產醫院。

賴 宗炫主任說明,原則上孕媽咪有規則產檢,醫師會在媽媽手冊上記錄,孕婦帶媽媽手冊轉診到其它家院所時,醫師在詢問產檢情形後多可掌握狀況。除非有特殊檢 查,像初期「早期唐氏症篩檢」或「胎兒頸部透明帶」檢查,建議孕婦一起帶去。另外,也可請醫師寫轉診單簡單描述媽媽的病史,助於瞭解轉診重點。

Part 2待產疑問
Q1孕媽咪到醫院待產的徵兆?
1陣痛
Ans:一般來說,自然產分「初產婦」和「經產婦」,初產婦即是第一胎。賴宗炫主任分析,準備就醫待產有3個標準症狀:陣痛、破水、落紅,皆適用於初產婦與經產婦。

然而時機點有些微的不同,以初產婦而言,陣痛時,每隔3~5分鐘規則收縮,並超過一個小時,則應該來醫院。至於經產婦,間隔5~10分鐘規則收縮3次以上,建議儘快就醫。

2落紅
待產時子宮頸會慢慢打開,陳星佑醫師解釋,此時有一些黏液混合著一些血,即為「落紅」。多數人會先有子宮收縮,才開始有落紅。對於初產婦而言,可先去醫院檢查,不過生產時間可能還沒到。

如果落紅僅一點點,賴宗炫主任表示,不需要這麼快就醫。倘若像經期第二天的量,可能是子宮頸開得較快,要趕快到醫院。尤其是經產婦的生產速度很快,只要發現落紅,無論多或少都建議來醫院檢查,以免錯失生產時機。

陳 星佑醫師也提醒,待產時出血量若像經期第二天這麼多,除了子宮頸開得比較快,也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或前置胎盤,收縮過程易大量出血,建議趕快就醫。他也以 胎盤早期剝離為例,由於寶寶和母親的連結是胎盤與臍帶,如果胎盤早期剝離,等於失去了媽媽供應給寶寶的血液和氧氣,讓寶寶的呼吸、心跳受到影響,彷彿被掐 住脖子,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。

3破水
破水,賴宗炫主任解釋,透明如水樣的液體自陰道流出,不管怎麼休息還是會流、而且憋不住。由於擔心破水會引發感染,或臍帶從破水處掉到陰道而造成臍帶脫垂或急症,因此一旦有破水情況,不管初產婦或經產婦要趕快來醫院。

4下墜感、便意感
然而並非每個孕媽咪都會有陣痛、破水、落紅等明顯症狀。賴主任說明,像有些孕媽咪只是感到腰酸或下盤有便意感,其實也可能是產兆。尤其即便在休息,仍覺得有下墜感、且腰酸得厲害,不妨來醫院檢查。他也遇過孕婦只是腰酸伴隨便意感,就緊急生產了。

陳醫師提醒經產婦,一旦有收縮時就要謹慎。原則上,如果寶寶的大小與週數差不多,第二胎生產時間可能是第一胎的一半。例如:第一胎生了2個小時,第二胎也許一個小時不到,因此,只要經產婦有一點點陣痛,就建議來醫院檢查。

剖腹產提早一天住院
預計進行剖腹產的準媽咪,陳星佑醫師表示,最好前一天到醫院辦理住院,並進行一些檢查,像抽血、驗尿、量心電圖、胎心音監測等,在剖腹前掌握產婦的狀態。

剖腹生產一般會安排在38~39週,距離預產期前1~2個星期。賴主任分析,不希望等產婦有陣痛時才進行剖腹生產,以免提高生產的危險性。

 

Q2子宮頸開幾公分準備進待產室?
Ans:陳星佑醫師解釋,一般而言,子宮頸開到4公分即可往院待產,經產婦則約為3公分,不過仍需視情形而定。

當子宮頸開到3~4公分,賴宗炫主任補充,即為子宮頸開兩指之意,之後的產程進展會加快,進入產程的活躍期。而五指即是全開,平均從兩指開到五指初產婦約需1~2個小時,經產婦更快約1/2 – 1小時,若胎兒的頭較大或母親的骨盆較小,進展就會變慢、偏難產情況。

Q3待產的準備程序?
Ans:在孕婦待產的程序,陳星佑醫師指出:「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需要驗血、驗尿,並裝上胎兒監視器以掌握子宮收縮頻率、胎兒的心跳。」

1驗血
對此,賴宗炫主任做更詳細的解釋,抽血目的是檢測是否有貧血、有無凝血功能不全的情況。像有些孕婦的營養不良,經由抽血即可知道血色素嚴重不足,擔心生產出血的血流無法凝固,也讓醫師在開刀前先備妥血。

2驗尿
至於驗尿,則檢查是否有尿路感染,由於孕婦容易膀胱發炎、感染。一旦感染甚至可能引發羊膜腔發炎,造成待產過程發燒。

3胎心音監測
待產過程由於子宮收縮的緣故,胎兒在子宮裡彷彿每兩、三分鐘就地震一次,可能壓迫到他的心臟或臍帶,導致胎心音下降,因此會全程做胎心音監測。不僅掌握胎心音狀況,以瞭解是否有減速或早期減速的現象,同時也監測子宮收縮的頻率及強度。

4剔毛
之所以進行外陰部刮毛等準備,賴主任指出:「毛並非無菌,毛囊容易卡細菌,因此無論剖腹生或自然生都可能造成感染。」再加上懷孕受賀爾蒙的影響,可能導致 陰道部位的毛增生,為了避免縫合時形成感染,會習慣剃毛。不過現在觀念改變,比較強調人性化生產概念,如果陰毛不會阻礙生產和傷口縫合,則不一定要剃毛。

5灌腸
生產時,不僅產道會被擠壓,直腸也會被胎頭擠壓,有時胎頭會將媽媽腸子裡的糞便擠出來。因為擔心糞便沾到寶寶而增加感染機會,因此藉由灌腸以維持生產的乾淨。不過,賴宗炫主任表示,目前採取折衷的方式,會先視病人是否有意願再進行此程序。

6靜脈點滴
一般在進行靜脈點滴注射,會先備好管路。當發現胎兒的胎心音減速、媽媽的血壓突然降低、子宮收縮不夠密集,或必須給予點滴性的藥物時,剛好有管路可以使用;甚至突然大出血,能馬上進行輸血動作。

Q4待產時能吃東西或喝水嗎?
Ans:自然產,原則上可以吃東西、喝水,以流質好消化的食物為主。賴宗炫主任提醒:「不過要先評估產程,當子宮頸開了、要用力了的最後兩個小時內則不可再進食,以免用力時,胃裡的食物會吐出來,甚至吸進肺部,引起吸入性肺炎。」

至於剖腹產,由於前一天即入院準備,陳星佑醫師表示,因此會從前一晚的12點開始禁食,然而為了預防媽媽沒有吃東西而或血糖下降,會視情況給予點滴注射。

Q5滿37周仍未有產兆,要多運動?
Ans:賴宗炫主任指出,可從36週開始進行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路、散步。不妨每天吃飽飯後散步1個小時,以促進子宮收縮,會比較好生。如果天候狀況不佳,也可以扶著桌腳、蹲到地上再站起來或是爬樓梯,這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。

陳星佑醫師特別補充:「走路時建議走平地,不需要爬樓梯,因為爬樓梯對膝蓋的負荷較大。如果肚子痛或身體有任何不適,不要勉強,不妨坐下來休息等到舒服一些再繼續。」

Q6過41週沒產兆,只能剖腹?
Ans:有產婦超過41週預產期卻沒有產兆。一般來說,超過42週即為過期妊娠,胎盤容易老化、退化,導致胎兒長不大、羊水減少。 

原則上,超過41週就會建議催生,催生時會給予陰道塞劑藥物讓子宮頸軟化,直到一個程度再加點滴的催生藥。

陳星佑醫師補充,經由催生程序產婦仍可以自然產,不見得剖腹產。而催生藥劑不至於影響寶寶,只是擔心媽媽對藥物的反應過強,造成子宮收縮過密而影響寶寶。不過,待產過程均會以胎兒監視器監測寶寶心跳,若有狀況可以即時處理。

Q7施打減痛分娩時機為何?
Ans:對於施打減痛分娩的時間點,常是產婦的疑惑。賴宗炫主任分析,若太早打減痛分娩,擔心因而產程延長;若太晚打,擔心正要發揮藥效時,子宮已經開了、準備生了。因此,一般來說,子宮頸約開到一指半時,就會通知麻醉科醫師來施打減痛分娩。

打減痛分娩不會造成腰酸
根據陳星佑醫師的經驗,通常生第一胎時,比較多產婦會進行施打減痛分娩,主因是第一胎的待產時間較久;至於第二胎以上則視情況。畢竟施打減痛分娩,等它發揮藥效需要一些時間,如果產程很快,還沒發揮作用寶寶就出生了。

另 外,老一輩的人認為減痛分娩打在脊椎,一旦氣候變化就會產生腰酸背痛,對此疑問,賴宗炫主任回答:「應不會有此情況。」現在減痛分娩的技術很好,而且使用 的針較細,會發生長期腰酸的狀況很少見。再者,即使不注射減痛分娩,生產時由於極度用力,加上之後餵奶、抱寶寶等,都可能造成腰酸背痛,不一定與減痛分娩 有關。

對此,陳星佑醫師也補充,減痛分娩是打在硬膜外的空間,現在用的針非常細,因此不用擔心打完後腰會痛,而且也不會影響寶寶。不過,在 施打減痛分娩後,因為媽媽比較不會感覺到疼痛,所以較無法配合子宮收縮而用力,導致產程時間可能延長,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真空吸引器將寶寶吸出來的機會也較 大。

心情愉快待產吧!
賴宗炫主任表示現在醫學發達,婦產科專科醫師的訓練紮實,再加上有醫院評鑑,目前臺灣婦幼醫院的水準都不錯,孕婦可以就近選擇產檢的醫院,不一定非得要擠大醫院,然而若有高危險妊娠情形,或是這胎的狀況較多,則會建議選擇大醫院生產,較安全、也較放心。

陳星佑醫師亦表示:「最重要是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。」生產時,即使注射減痛分娩,雖然有不錯的減輕效果,但很難完全不痛,不過還是勉勵準媽咪能放鬆心情,而且,最好先生能全程在旁邊陪伴,除了讓媽咪有心理上的安慰,也可適當地幫她按摩,會讓待產過程較順利。

 

採訪撰文/魏婕綝
諮詢/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、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星佑
模特兒/漂亮孕媽咪凱倫
攝影/米果攝影(0918-356564)

賴宗炫
學歷: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
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研究醫師
經歷: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及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
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殖醫學中心研究
現任:臺北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
臺北國泰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
陳星佑
學歷:臺北醫學院醫學系 
經歷:馬偕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
馬偕醫院婦女泌尿研究醫師
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
現任:臺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
文章來源: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慈媽咪 的頭像
    慈媽咪

    we are family-Lin&Syu

    慈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